據介紹,在春季發生的骨關節痛,最常見的是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其發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衰老導致的退行性病變。這種病好發于頸部、膝關節及腰椎等處。如患頸椎病及椎間盤退變時,頸部活動受限,肩、臂、手均可麻木疼痛。患膝關節骨關節病時,起立下蹲及上下樓困難,嚴重時可造成膝內、外翻畸形。下腰部的椎間盤損傷退變,能發生腰腿及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椎間盤膨出、椎管狹窄者可出現下肢麻木疼痛,步行困難,即所謂間歇性跛行。
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骨關節病患者約有1.3億左右,每年大約有300萬人致殘。骨關節病好發于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它已成為導致人類殘疾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長期治療耗時費錢,給病人及家屬造成了巨大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該中心專家說,雖然從理論上講骨關節炎會影響全身關節,但危害最大的還是活動多、負重的關節,如手指、膝、髖、頸椎、腰椎、踝等部位。所以上述關節若出現不舒服、不靈活、疼痛、僵硬、腫脹時,要及時前往醫院接受診斷,如不及時加以預防治療,嚴重者可致殘。
對于已經患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來應對春天多變的天氣呢?該中心專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合理運動。運動有益于保持關節健康,運動可以加速滑膜液在軟骨里的流動,保持關節的濕潤,營養充足。運動還可以強化負重機構(肌肉、肌腱、韌帶等),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振功效和靈活度。肌肉、肌腱和韌帶幫助關節支撐軀體,它們的強壯能分擔關節軟骨的壓力,保護關節軟骨。堅持散步、游泳、練習抬腿等。不去刻意地爬山、爬樓梯、練蹲起。上街買東西帶個小拖車替兩腿分擔點重量。回避劇烈運動。
2、住房朝陽、通風,多到室外曬太陽,坐硬板凳,少坐特松軟的沙發。
3、注意保暖,特別是有病關節的保暖。
4、注意飲食調節,戒除煙酒,適當攝入高鈣食物,減少骨關節疼痛的發生。
5、體重超重者控制飲食,增加活動量,減輕體重。
6、睡前熱水泡腳10-15分鐘,擦干腳后摩擦腳心。
7、心態要平和。
8、出現骨關節疼痛時,不要自作主張亂用藥,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如果是骨關節本身的病變則進行熱敷、理療、按摩、功能鍛煉,再配合用氨糖等藥物治療,可起到明顯的效果。
相關鏈接
數字骨關節病
1999年在美國約有骨關節炎患者為1600萬人,每年的門診病人有8000萬人次,手術60萬例,平均每位病人每年的治療費用達2000至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2.4萬元)。
1999年11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批準2000年至2010年為骨關節年10年。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0月12日定為國際骨關節炎日。
我國衛生部于2001年4月成立關節炎防治教育計劃組織,2002年10月12日,一年一度的骨關節炎年會在北京舉行,我國的骨關節健康10年計劃正式啟動。
我國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骨關節炎發病率為60%,75歲以上老年人中80%有骨關節炎癥狀,其中53%嚴重喪失關節功能及勞動能力。
中國骨關節病患者約有1.3億人,每年大約有300萬人致殘。
專家建議,人們在40歲就應提早預防,保護好骨關節。
醫學軼聞
美國兩任總統顧問
服用“氨糖”幸免骨手術
美國兩任總統經濟首席顧問保羅·皮爾澤(Paul Zane Pilzer)在其所著的,也是當前在中國熱銷的書籍《財富第五波》中寫道:“因為常年參加下坡道滑雪比賽,在35-43歲間飽受左膝疼痛之苦,我看過所有骨科醫生,結論都一樣,要動手術!到了43歲時,我終于考慮開刀了,在開刀之前,我開始服用氨糖,兩個月后膝蓋的疼痛消失了。一年后,同一位骨科醫師問我是哪位醫生幫我開刀的。當我告訴他是服用氨糖時,他幫我照了幾張X光片,然后要我不要到處宣揚我的經驗,好像他會從此失業似的。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懷疑以前看過的醫生一定有很多不知道的事。再做完一些研究后,我也準備接納其它的膳食補給品。”
因為服用了“氨糖”,這位美國總統的顧問,就這樣不經意中幸運地避免了一次骨關節炎手術。
俗話說:“人老骨先老。”正常的骨和關節在人的健康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進行骨和關節的保健,以至于到了中老年后積勞成疾,出現各種骨關節病。患病后,又不知如何科學治療,結果危害了中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
眼下正值春天骨關節病高發時節,為了提醒大家注意保護自己的骨與關節,防止骨關節病的發生,同時也為了指導大家進行科學的治療和做好日常的保健。